赶在秋末种盆“它”,再冷照样花开红艳艳,摆在家里倍儿有面!
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时间可以停下来享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日常,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家里养几盆花花草草,这样在养护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动手劳动的乐趣,顺带着还能够把家居装点一下!

现在正处于秋末的季节,马上冬天就要来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在家里种上一盆朱顶红,它可是到了冬天温度低的时候都能开出红艳艳的大花苞,让人看着就感觉暖洋洋,相信摆几盆在家里也会倍儿有面。
朱顶红原本是一种种植在室外的花卉,因此也就说明了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并且它花体还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能够满足不少花友的审美需求。朱顶红的种植一般是采取种球种植的方法,这样发芽生长快,年年都能看花开!
种植方法:
1.朱顶红的种植土壤一般会选用比较肥沃和透气性良好的,这样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也能够提供足量的养分。
2.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球给种植到土壤中,在顶部覆盖上三厘米左右厚的土壤。
3.种植完成后,我们浇一点水保持土壤微微湿润,这样能够促进朱顶红的种球快速发芽。
种植过后,我们想要看到又大又红的朱顶红花苞,那就还需要在日常养护上下功夫,花花这就来给大家来说一下!
光照:朱顶红是一种喜光的植株,而且可以接受短期的阳光直射,不过夏季最好还是要做好庇荫措施。在家中养护朱顶红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到阳光照射良好且通风的地方。
浇水:朱顶红虽然是一种较为喜水的植株,但是浇水的时候也不可以过量,不然造成盆土底部积水,花卉根部腐烂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给朱顶红浇水的时候要注意适量,浇透但不要浇多。
施肥:它在生长期间的需肥量较大,我们种植过后待到朱顶红叶片生长到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施肥了,这样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能够促进花开。花开后朱顶红施肥频率就可以改为二十天一次,这样能够避免营养过剩现象。
修剪:朱顶红的生长频率较快,所以需要定期换盆换土,在换盆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些废叶子给修剪掉,这样能够保证它的生长趋势,也能提升一定的观赏价值。
朱顶红开花鲜艳,养在家里观赏性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更关键的是它还可以在严寒的冬日开花,就冲这一点,种盆它也不亏呀!
-
辛苦种的花,被掐了炒菜,含泪吃下真香!种了大半年的花,家里人比我还激动,都等着吃呢,趁秋天收割一遍,给大家总结一下能不能吃、怎么吃、好吃不···馋的人赶紧来。2020-10-27阅读全文
-
这花一年长5米,爬成一面花瀑布,越养越上瘾!室内的绿萝长寿养腻了,花花最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小院,如果能在家里养盆爬藤花,一开花满树都是花朵,那得多美啊,所以,花花最近给小院准备了一棵红木香,就等着来年疯狂爆花10000朵了!2020-10-27阅读全文
-
奶奶从垃圾桶捡了它,扦插5天就生根,种花省了100个盆!在所有看上去要扔的废物里,泡沫箱绝对是秋冬家中必备的一款好东西,毕竟它的功能实在是太多了,那到底都有啥作用呢?赶紧来看一看吧!2020-10-27阅读全文
-
10种花,现在抓紧剪,更抗冻、好过冬!霜降后,天气是真的变冷,不少人准备把花搬屋里了,在搬动之前,一定要进行一波修剪,不仅让植株通风透气,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到底哪些花秋天要修剪呢?赶紧来瞧一瞧吧!2020-10-26阅读全文
-
这花就要养老桩,年年开花,越老越值钱!有些花,就适合养老桩,最好入手时就是老桩,这样养起来才有意思,要么长的很大、震撼全场,要么修剪成盆景细致入微···都是特别好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哦。2020-10-26阅读全文
-
2米高的大花树,东北院子能养,零下30°冻不死!想要在院子里地栽一棵绣球,最好选择耐寒、长得快的品种——圆锥绣球,在东北零下30度也可以地栽,每年都能窜个儿,高1-5米,有的还能长到9米,开花的时候非常壮观。2020-10-26阅读全文
-
村里的野草,成了网红花,一根枝50块!常见的花都看腻了,花友们想不想看点新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15种网红植物,虽然很小众,但是颜值极高,先来一边欣赏,一边听花花讲解吧~2020-10-25阅读全文
-
这花1块钱1根,丢水里冒出满盆萝卜根, 新手必备!周末去花市上转了转,漂亮的花真多啊,看的你眼花缭乱,恨不得全抱回家!挑来挑去,最后只选了一把郁郁葱葱的富贵竹,鲜嫩的颜色看着就喜人,寓意也好,拿回家好好养吧!2020-10-25阅读全文
-
32种怕冷花,再不管,全部冻死!最近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咱平常大部分花是不耐寒冷的,天气一降温就会发黄、落叶,甚至冻死,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有所防范,花花今天给大家说说32种怕冷花,快看看你家有没有,有的话,提前防寒、防冻!2020-10-24阅读全文
-
开花劳模就是它,1次能开1000朵,养成棒棒糖太羡慕!花花夏天扦插了一盆小木槿,本来想从小苗养成棒棒糖,谁想到现在才长高了没多少,真是太慢了!所以,花花决定直接买一棵棒棒糖,拿回家养着美滋滋,不用再耽误时间自己制作了!2020-10-24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