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养护有窍门,学会这3招,你家吊兰“新枝”窜的拦不住!
在家里阳台上养几盆花花草草在如今几乎就成为了家庭必备。不过养花的人虽然多,但大部分还都是新手小白,要说起新手最适合养护的植株,那绝对就是吊兰了,吊兰四季常青,定期浇点水枝条就能长不停。

可是最近有花友给花花反映说,明明秋天是花卉植株生长最旺的时候,可是自己家的吊兰却总是不冒新枝,相信这个问题很多花友也都遇到过。那今天花花就来教给大家3招,简单方便,学会了之后使用,相信你家的吊兰会像打了激素一般疯狂生长的。
1.定期换盆
更换花盆对植株生长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就像是吊兰这种生长速度很快的植株,它的花根自然也不会小,这个时候所需的生长空间就会很大,如果不及时更换花盆,那就汲取不到充足的养分,自然新枝什么的也就很难冒出来了。
吊兰换盆的季节可以选择在春秋时节,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温度较为柔和,对吊兰的后期生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给吊兰换盆的时候要注意查看有无腐烂的花根,如果有就及时的清理掉,不要继续种植进花盆中了。换过盆之后的吊兰,有了更大的生长空间,生长速度也会加快不少。
2.定时移位
养吊兰的花友都知道它不是一种喜光植株,因此适合在散射光源下生长。而我们长期把它放在阳台有柔和光源的地方,不转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吊兰一半生长的很旺,而另一半枝叶都很短小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要定时的给吊兰移动一下位置,转转盆,这样能够保证吊兰枝叶的均匀生长,从外观上来看也能更美观不是吗。
3.定期施肥
肥料对于任何植株的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吊兰不是一种喜肥的植株,但是也要在生长期给它补充一定的养分,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生长速度。现在是秋季,我们施一点含有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或者是发酵过的薄肥水,不光能够促进吊兰新枝的萌发,而且还能够帮助吊兰顺利熬过冬天。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
要想家里的吊兰长得旺,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的养护上下功夫,注意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度,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薄肥水来喷洒擦拭叶片,这些都能够促进吊兰的生长。喜爱吊兰的花友可以用这些方法试试看,如果还有更好的吊兰养护措施,也欢迎评论区留言和花花分享哦!
-
辛苦种的花,被掐了炒菜,含泪吃下真香!种了大半年的花,家里人比我还激动,都等着吃呢,趁秋天收割一遍,给大家总结一下能不能吃、怎么吃、好吃不···馋的人赶紧来。2020-10-27阅读全文
-
这花一年长5米,爬成一面花瀑布,越养越上瘾!室内的绿萝长寿养腻了,花花最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小院,如果能在家里养盆爬藤花,一开花满树都是花朵,那得多美啊,所以,花花最近给小院准备了一棵红木香,就等着来年疯狂爆花10000朵了!2020-10-27阅读全文
-
奶奶从垃圾桶捡了它,扦插5天就生根,种花省了100个盆!在所有看上去要扔的废物里,泡沫箱绝对是秋冬家中必备的一款好东西,毕竟它的功能实在是太多了,那到底都有啥作用呢?赶紧来看一看吧!2020-10-27阅读全文
-
10种花,现在抓紧剪,更抗冻、好过冬!霜降后,天气是真的变冷,不少人准备把花搬屋里了,在搬动之前,一定要进行一波修剪,不仅让植株通风透气,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到底哪些花秋天要修剪呢?赶紧来瞧一瞧吧!2020-10-26阅读全文
-
这花就要养老桩,年年开花,越老越值钱!有些花,就适合养老桩,最好入手时就是老桩,这样养起来才有意思,要么长的很大、震撼全场,要么修剪成盆景细致入微···都是特别好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哦。2020-10-26阅读全文
-
2米高的大花树,东北院子能养,零下30°冻不死!想要在院子里地栽一棵绣球,最好选择耐寒、长得快的品种——圆锥绣球,在东北零下30度也可以地栽,每年都能窜个儿,高1-5米,有的还能长到9米,开花的时候非常壮观。2020-10-26阅读全文
-
村里的野草,成了网红花,一根枝50块!常见的花都看腻了,花友们想不想看点新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15种网红植物,虽然很小众,但是颜值极高,先来一边欣赏,一边听花花讲解吧~2020-10-25阅读全文
-
这花1块钱1根,丢水里冒出满盆萝卜根, 新手必备!周末去花市上转了转,漂亮的花真多啊,看的你眼花缭乱,恨不得全抱回家!挑来挑去,最后只选了一把郁郁葱葱的富贵竹,鲜嫩的颜色看着就喜人,寓意也好,拿回家好好养吧!2020-10-25阅读全文
-
32种怕冷花,再不管,全部冻死!最近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咱平常大部分花是不耐寒冷的,天气一降温就会发黄、落叶,甚至冻死,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有所防范,花花今天给大家说说32种怕冷花,快看看你家有没有,有的话,提前防寒、防冻!2020-10-24阅读全文
-
开花劳模就是它,1次能开1000朵,养成棒棒糖太羡慕!花花夏天扦插了一盆小木槿,本来想从小苗养成棒棒糖,谁想到现在才长高了没多少,真是太慢了!所以,花花决定直接买一棵棒棒糖,拿回家养着美滋滋,不用再耽误时间自己制作了!2020-10-24阅读全文